10月12日,乘聯會發布2019年9月份全國乘用車產銷數據。9月廠家批發銷量190.2萬臺,同比下降6.0%,環比增長17.2%,今年9月的批發環比提升不強,對于全年市場走勢也趨于理性。
9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6.5萬臺,同比下降33.4%,環比8月下降8%。
純電動市場批發同比下降31%,環比下降12%,A級電動車同比下降1%,A00級電動車下滑幅度較大。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第一電動,銷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限購政策松動導致新能源需求放緩,同時低線級市場新車需求相對低迷。
插混市場同比下降44%,環比增長6%,其中合資品牌插混9月同比增長80%,自主品牌插混同比下降60%,合資品牌插混份額達到45%。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2.9萬臺,同比去年9月增長61%,環比8月增長26%,主力基本都為日系車企。
2019年1-9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77.8萬臺,同比增速29.4%。由于6月底補貼退坡,銷售成本大幅上漲,疊加二手新能源車的擾動,產銷各環節很難快速應對這樣的成本變化。
崔東樹表示,隨著老款新能源車清庫退出市場,新出的電動車性能普遍得到增強,插混的性價比大幅提升,但價格體系的壓力和新能源汽車退潮的輿論壓力較大,不利于年末增量。
車市增長的核心在于產品供給和消費者有效需求釋放的動態平衡。崔東樹認為,目前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提升較快,并在消費者使用環節上基本實現無明顯短板,但在性價比優勢和產品未來升級方面,隨著補貼調整和外資新能源的逐步布局會有較大壓力。
傳統車市場的低迷和諸如小型SUV細分市場規模的萎縮,也將驅使車企探索更多的銷售運營模式。同時限購政策松動,市場對于新能源需求放緩且低線級市場新車需求相對低迷,網約車市場的供給快速增長,但需求不強,進一步制約新能源車發展速度。崔東樹表示,乘聯會已下調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期,能達到與去年持平的水平是比較樂觀的。
崔東樹稱,雖然現在新能源市場進入調整階段,但許多問題已經在逐步改善。例如,二手車殘值在逐步起穩,法規要求也在迭代中臻于至善,這對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本來是相對利好。但大量前期投放新能源車的一些負面因素干擾市場認可度,有待車企通過公開透明的處理流程、快速負責的處理態度共同營造良性的市場環境。
崔東樹認為,隨著2020年國內新能源車的,新能源認可度會進一步提升,新能源乘用車的谷底回升潛力仍較大。高端車型領域有諸多車型開始進入實際交付階段,自主、合資、外資同臺競技,將共同推動中國新能源車獨立走強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