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工序及設備”公示總結
太鋼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李華
太鋼集團始建于1934年,地處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區,是典型的城市鋼廠。雖然是老廠,但在謀篇布局、裝備配置上始終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歷任領導人一脈相承高度重視節能環保工作,把綠色發展作為生存的前提、發展的基礎,深挖節能潛力,加大節能技術改造的投入,按照“應收盡收、能上快上”原則,加快節能技術的應用步伐。同時,努力踐行與城市融合發展,充分回收焦爐橫管、高爐沖渣水、干熄焦發電機組等余熱余能用于城市供熱,清潔供熱面積達2150萬平米;水系統生態化雙循環體系,將企業周邊居民生活污水收納處理后用于生產,大幅減少新水消耗,再處理后的高品質再生水作為寶貴的水資源用于城市景觀用水,太鋼新水消耗1.6t/t、水循環利用率98%以上;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真正走出了一條都市型鋼廠之路。
自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組織啟動“鋼鐵行業能效標桿三年行動”,開展“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廠”培育工作以來,太鋼不銹迅速響應,通過頂層設計、對標找差、加大投入、系統推進,努力提升公司各主要工序的的節能環保水平,奮力打造能效標桿實踐典范。2024年12月太鋼不銹通過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組織的“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工序/設備”驗收并正式公示,這標志著太鋼不銹在推動綠色制造,節能減碳、提升能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并獲得了行業內的認可。
頂層設計,推進極致能效工作落地
太鋼不銹制定了《能效標桿創建工作方案(2023-2025)》,成立極致能效工作推進組,建立能效標桿創建“三管”機制,由公司主要領導掛帥,專業職能部門技術支持和業務推進,各相關單位落實執行,形成上下聯動、穩步推進的工作格局。從體系、對標、工藝、措施、技術等方面共同發力進行策劃和部署,按照分工明確、績效統一、資源共享、專業支撐、分層閉環的工作思路,持續開展能效創標、創先、創優的“三創”行動,協同高效推進能效創標桿工作。
技術引領,推動能源效率優化提升
太鋼不銹結合中鋼協技術、能力、政策“三清單”,分工序識別、全流程把控,共挖掘100多項節能潛力點,形成措施清單,按月滾動推進實施;快速推進節能新技術落地,焦爐上升管荒煤氣余熱回收、CO2能源化利用、氫氧切割、純氧烤包等節能新技術、新工藝得到應用。對比50項《極致能效技術清單》技術,太鋼不銹已采納應用34項技術,正在推進中的還有3項,持續降低工序能耗,提升能效水平。
焦化工序從優化煉焦煤配比、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余熱回收等方面制定35項措施,不斷提高煉焦產率、增加余熱回收和能源利用效率,能耗下降4.74kgce/t;高爐工序從工藝、設備、管理三方面制定26項措施,重點從降低燃料比、降低熱風爐消耗、熱干煤氣利用、沖渣水余熱回收等方面管控,能耗下降4.45kgce/t;轉爐工序從提高轉爐煤氣回收、二氧化碳利用、自產余熱汽抽真空、鋼包烘烤優化等方面制定20項工作措施,能耗下降2.54kgce/t;電爐工序從留鋼留渣操作、降低冶煉時間、能源結構優化等方面制定6項工作措施,有效降低電耗,能耗下降4.12kgce/t。
系統挖潛,推動能源系統耦合優化
太鋼不銹通過推進煤氣平衡優化、分布式蒸汽自平衡、煤氣—蒸汽—電力協同優化調度,狠抓能源轉換、輸送、使用三個關鍵環節,從而實現能源轉化高效化、回收最大化、使用最優化;促進能源流與物質流的極致匹配,推進能效標桿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快速推進能源集控建設,搭建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全新能源管控模式,全面實現能源管理工作的專業化、標準化、數字化和智能化,達到能耗集中監管、及時糾偏的管控目標,使能源管理真正做到“看得見、說得清、管得好”。
通過“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工序/設備”驗收并正式公示,激勵太鋼不銹繼續秉承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加大在綠色低碳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不斷提升自身的能效水平和環??冃?,為鋼鐵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