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宏,是方大炭素壓型廠三車間原料班班長。作為一名班長,他吃苦耐勞,迎難而上,10年來,帶領班組開展了大量技術改造、技術革新、修舊利廢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受到了該公司各級領導及車間員工的一致好評。他所帶的班組曾榮獲方大集團優秀班組,方大炭素“達標班組”、年度“先進班組”等榮譽稱號,他本人也曾榮獲“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面對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他總是這樣說:“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一起想想辦法!”
壓型工序中碎外排系統在設計之初是沒有通風系統的,可由于產品種類原因,需要經常放外排料,工作場地會產生粉塵。任海宏在工作現場研究琢磨,設想給外排系統加裝通風設施。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研究、論證后,他決定在B801風機處增設一組通風管道。沒有材料自己找,施工的任務自己干,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全班通力合作下通風系統設計安裝成功,并且使用效果良好。就這樣,一個遺留的生產難題就這樣被解決了。
隨著生產運行原料供給量的不斷加大,原料庫唯一一臺抓斗天車基本處于滿負荷運行,生產與維護檢修的矛盾日益突顯,原料供給量大時,一臺抓斗已滿足不了生產運作需求。
“如果新購進一臺抓斗至少需要4萬多元,挖潛增效就得精打細算!我們一起想想辦法!”善于琢磨的任海宏對拆卸下來的一臺廢舊抓斗進行了研究,確定符合修舊利廢改造條件,但這臺抓斗是東西走向的,而原料庫抓斗是南北走向,改裝難度系數較大。他帶領班員調用叉車將廢抓斗運回車間,決定“變廢為寶”!
“變方向”改造成為了改造工作面臨的首要難題。他沒有被困難嚇倒,在每天完成生產任務的前提下,利用業余時間將大家聚在一起討論商議,終于制定出了安全高效可行的改造方案。從查閱資料測量畫圖到加工制作缺失零件,再到組裝各部件布線纜,所有人員團結一心只為了順利完成改造任務,早日將改造設備投入生產運行。進入安裝期時,當時氣溫驟降,施工現場地點狹小,工作無法完全展開,難度很大。大家輪流替換不間斷工作,最終克服困難完成了抓斗的安裝工作,改造一新的抓斗開始在原料生產場地發揮作用了。
年初車間停產檢修,因檢修時間短、人員緊張,任務比較繁重。任海宏“主動請纓”,原料班主動擔負起殘破設備更換導軌導槽的大修任務。在無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及檢修工配合的情況下,他帶領班員放棄休息時間連班加點,投入緊張的工作中。后來發現設備本體導槽螺絲扣因為長期磨損已全部滑扣,不能再使用。“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一起想想辦法!”大家聚在一起商議,終于想出“轉孔穿”的好辦法。他連夜借來磁力鉆,帶領大伙連續作戰,正常需要7天的大修工作,硬是只用了2天時間就提前完成了任務,并且一次性試車成功,再次顯現出了原料班“操檢合一”的過硬本領。
“在困難面前,有條件必須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辦法總比困難多!”任海宏的這些口頭禪,也正是他和他的班組一次次攻堅克難、完成任務的秘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