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劉經緯 報道
記者 朱亞明 攝影
12月12日,由中國特鋼企業協會冶金裝備分會(以下簡稱冶金裝備分會)主辦、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容知日新)承辦的冶金設備智能運維專題研討會在安徽合肥召開。會議旨在匯聚行業智慧,探討冶金設備智能運維的前沿技術,分享節能低碳的實踐經驗,共同推動特鋼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特鋼行業核心競爭力。


圖為會議現場
中國特鋼企業協會秘書長劉建軍,冶金裝備分會會長、興澄特鋼副總經理王永建,容知日新董事長聶衛華在會上致辭。中國特鋼企業協會高級顧問于叩,冶金裝備分會副會長、南鋼股份總裁助理王潤澤,冶金裝備分會副會長、本鋼股份原副總經理楊曉芳,太原鋼鐵(集團)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武文珉等領導出席會議。會議由冶金裝備分會秘書長王希民主持。

圖為劉建軍
劉建軍表示,目前,我國鋼鐵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隨著全球技術創新突飛猛進,新一輪技術變革的到來使我們對未來的憧憬打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特鋼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優化變得愈發重要。另一方面,鋼鐵需求持續下降,加劇了鋼鐵產能過剩和市場競爭的嚴酷性。
劉建軍指出,當前鋼鐵行業需求減量的情況,是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結果,也是世界發達國家所走過的歷程。與此同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新興產業的涌現,不斷對特鋼的功能性和應用領域提出了新的需求,從目前情況看,特鋼需求仍然保持著穩定增長,產品結構呈進一步優化的態勢。他判斷,未來特鋼行業將呈現三個方面的發展趨勢:一是特鋼行業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任務,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二是特鋼發展的內在要求已經向品種質量轉變,不斷滿足市場對特鋼產品高強度、高韌性、長壽命、高穩定性,以及高溫高寒、高耐腐蝕等極端環境的特殊要求;三是以自主可控為戰略基點,致力于推進特鋼新材料生產技術以及高端裝備國產化的工作。

圖為王永建
王永建對會員企業、容知日新以及其他供應商對冶金設備分會工作的支持表示了感謝。他表示,今年的鋼鐵行業像現在的天氣一樣略微有點“寒”,但“年年都難過,年年都過來了”。大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2025年的工作上,認真思考如何做好工作,希望冶金裝備分會秘書處充分征詢大家的意見,明年的研討繼續圍繞各個企業急難愁盼的問題來展開;希望供應商把設備維護好、運行好,努力給特鋼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大的支持。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抓住這次機會,充分地交流企業面臨的困難、解決方案等,相互學習,為特鋼行業未來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圖為聶衛華
聶衛華表示,冶金設備智能運維之所以成為鋼鐵行業數智化轉型最重要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整個鋼鐵工業流程高度復雜,其中特鋼行業的高性能和高技術水平更加突出、設備精度更高、生產環境更復雜,數據有效獲取困難,設備智能運維打通了特鋼行業設備狀態的“數據流”,有了數據才有進一步的智能化挖掘。二是智能化不是“面子工程”,一定要能帶來切實的安全效益和經濟效益,特別是在鋼鐵行業整體盈利能力減弱的當下,設備智能運維在為特鋼企業實現保障安全、提質增效方面有著非常優異的表現。三是設備智能運維具有高度延展性,通過設備數據,不僅能優化生產和管理流程,還能反哺裝備制造工藝,即以設備智能運維的“點”能夠帶動智能化轉型的“面”。
聶衛華還表示,面對行業挑戰,針對如何利用智能運維實現鋼鐵企業提質增效,容知日新和廣大特鋼企業攜手做出了積極探索。作為設備智能運維領域唯一的上市企業,容知日新將與廣大鋼鐵企業同心協力,深耕智能運維領域,不斷創新產品技術和服務模式,努力為鋼鐵行業設備智能化建設貢獻力量。

圖為于叩

圖為王潤澤

圖為楊曉芳

圖為武文珉

圖為王希民
會上,容知日新副總裁劉剛、容知日新解決方案專家楊天斌、興澄特鋼裝備部副部長龔鑫成、敬業集團智能運維科科長彭凱彬、太鋼電氣智能運維中心主任馮杰、武漢鼎業安環科技集團總經理羅恪分別結合實踐和案例,分享了各自企業在冶金設備智能運維方面的解決方案和工作經驗。

圖為劉剛

圖為楊天斌

圖為龔鑫成

圖為彭凱彬

圖為馮杰

圖為羅恪
會議還組織了分組討論,參會代表分四組進行了討論,特鋼企業介紹了成熟和成功的案例、遇到的疑難問題、下一步工作的想法及建議,供應商對先進技術及裝備進行了介紹并就特鋼企業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冶金裝備分會副秘書長趙長飛、車正軍、徐明、龔鑫成分別主持各組討論。討論結束后,各組向大會匯報了討論結果。

圖為分組討論

圖為各組匯報討論結果
會議期間,參會代表還到容知日新進行了參觀。

圖為參觀容知日新

圖為參會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