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曾莉
翻開攀枝花鋼城集團雅圣實業公司近年來的發展圖譜,“設備紅利”是亮眼的高頻詞。筆者從該公司相關部門了解到,經過5年多的深入推進,該公司持續引進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精準對位,排版,啟動設備。”走進該公司工裝分廠,只見操作人員熟練地操作著全新的全自動激光開袋機。全自動設備帶來的變化讓該公司生產運行部部長李敬興奮不已:“人工縫制時,上衣開袋是制衣工序里最難、耗時最久的。因為縫紉工在開袋的同時還要縫制拉鏈,所以就算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縫紉工也難免不出錯,導致半邊衣料浪費。如今,用上了全自動設備,5個工序變為1個工序,2分鐘就可以做好一件上衣的開袋工作,完全滿足每天300多件工裝的生產需求,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在該公司手套分廠,操作工賈小燕拿起一雙帆布手套向筆者展示道:“過去制作帆布手套大拇指部位需要4名~6名縫紉工,耗時很久,現在用上了新設備,只需要兩個人操作兩臺鉆拇指機器,一天就可以做好5000雙帆布手套,產品質量標準統一,特別有保障。”
“這個設備更牛!”李敬指著全自動裁床上幾個正在認真操作的工人師傅說,“過去人工裁剪布料,50層~80層的疊加裁剪需要17人操作,人工推刀質量很不穩定,現在用上新設備,只保留10人便可以完成操作,質量穩定有保障。”
一系列新設備的引進和應用讓該公司綜合部部長楊方綺也輕松了不少:“前段時間,各個部門的崗位缺人都來找我要人,一個成熟的縫紉工需要2年~3年的培訓和經驗積累才能上崗,調配起來很麻煩。現在,公司加速實施‘機器換人’戰略,不僅成為破解‘招工難’這一難題的重要途徑,也為公司推動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我們大步邁進了更高效、更智能化的發展新階段。”
楊方綺表示,新設備讓崗位分工更加精細,也讓職工有了一定的“危機感”。眼下,該公司職工需主動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更適應新的崗位。不管怎樣的人工智能都需要人來控制,后續的機器保養,產品升級后的設計、營銷等,都對高技能人才的職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業轉型正在加速推進,與機器換崗的人想要從生產崗位走向技術研發崗位、智能控制崗位,就必須不斷“充電”才能輕松駕馭更富創造性的崗位。
雅圣實業公司副經理張曉勇告訴筆者:“產業革命的新時代浪潮撲面而來,設備紅利正逐步取代人口紅利,服裝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正朝著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轉變。雅圣實業公司將不斷以科技創新來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以設備更新來緩解對于廉價勞動力的高度依賴,加快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冶金報》(2023年05月10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