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踏進寶武集團中南股份大門的那刻起,他便與設備結下不解之緣,因為熱愛,他在這個專業領域默默耕耘二十余載,經過無數日日夜夜摸打滾爬的沉淀積累,不斷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設備管理者和勇于創新的“領路人”。他就是中南股份軋材廠設備管理室主任陳功彬。
以專業的能力管理設備,實現設備狀態大幅提升
在設備管理中,陳功彬堅持以全員點檢有效性為核心,通過點檢執行檢查、專業檢查等方式對半天走動工作制、一機一帳、關鍵設備履歷及周期更換、隱蔽部位精密點檢等設備基礎管理工作進行常態化管控,同時大力推進操檢維調工作,提升崗位人員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組織相關技能培訓,提高運行人員故障判斷和處理的技能水平。他運用遠程智能運維在線監測技術,對大型齒箱等關鍵設備進行全壽命周期監控,通過趨勢曲線預測設備劣化狀態,指導計劃性檢修,有效減少突發設備故障。
設備是生產的基礎,良好的設備狀態和功能精度是高效率低成本生產的保障,因此陳功彬以“事故三減半”為目標,遵循“認真+PDCA”原則,對任何一次設備故障都堅持分析根本原因,制定有效措施,對措施落實閉環跟蹤,確保設備隱患越來越少,設備狀態功能精度越來越好。今年以來累計提前發現較大設備隱患12次,設備狀態大幅提升,月均故障時間下降25.93%,月均事故次數下降59.09%,10月、11月連續兩個月實現全廠設備零事故。
以較真的勁頭參與改造,實現創效1200萬元
今年3月10日,“板材能力提升和設備功能精度恢復”重點工程項目正式開工,作為項目負責人,陳功彬從項目策劃到立項,對每個環節都做到全流程嚴格管控。為了確保工程項目的快速高效推進,他組建項目團隊,搭建責任體系,明確責任分工,根據每個項目的時間節點對項目組進行考評。同時建立廠級基建技改匯報群,堅持每天開展“項目天天讀”,了解當日的安全情況、工程進度,一旦發現推進過程中存在問題或是進度滯后的項目,他便立即組織溝通協調,迅速制定應對措施,絕不拖延。施工期間,陳功彬帶領團隊扎根現場,執行24小時輪班制,他仔細檢查每一處施工細節,對任何可能影響工程質量與進度的因素都絕不放過,項目進入關鍵節點,他更是寸步不離,全天守在現場,并調動廠部資源,協同專業支撐,確保項目快速投產達效。在他的較真與堅持下,項目團隊嚴格落實項目安全、質量、進度要求,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作業面復雜等困難,保質保量完成項目投產。項目實施后,取得了超預期的效果,其中各規格品種板軋制效率均有提升,縱軋板效率提升20.87%,橫軋板效率提升20.75%,綜合效率提升21.3%。對比1月份,低合金鋼彎曲率從3.46%降低至1.61%,產品質量穩定性顯著,年創效超1200萬元。
以開放的姿態培育創新力量,實現創新成果遍地開花
2017年4月,陳功彬成立創新工作室,以“團結協作,人人創新”為理念,帶領團隊積極探索各類新技術路徑,全力攻克現場各種痛點難點。他主導的“高效節能中厚板除鱗技術應用”項目獲國際發明展金獎,實現了中南股份國際發明展金獎“零”的突破。他的多項成果榮獲廣東省冶金科技成果二、三等獎,韶關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南股份科技成果一、二、三等獎。獲得授權專利26項,發表科技論文20篇,還參與編寫企業教材3部。創新工作室被評為韶關市勞模和職工創新工作室、寶武集團公司級創新工作室,多次被評為中南股份優秀職工創新工作室。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陳功彬認為,一名優秀的創新能手,不應只是個人創新能力強,更應懂得傳承,他注重人才培養,積極引導青年技術人員參與技術創新、應用和攻關活動,結合課題實際情況舉辦專業技術培訓,傳授知識和技藝。自工作室成立以來,共組織600人次職工參與創新活動,完成286個創新項目的攻關和326項自主管理課題,發表論文86篇,先后培養謝利鋒、胡俊平、幸嵐春、李班等十多名創新骨干,鼓勵和指導他們站在創新的舞臺實現自我價值,為公司注入無限創新力量。
“作為設備管理者,為生產順行保駕護航,是我的擔當使命,我深感驕傲和自豪。”陳功彬說,“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做技術攻關、算賬經營的實踐者,更要做創新創效的引路人,我將繼續帶領團隊探索新技術、新方法,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李麗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