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達州鋼鐵搬遷升級項目建設陣地上,動力廠制氧車間楊軍以匠心筑夢,用智慧點亮了新廠區的通電之路。他不僅是一位在電氣工程領域深耕細作、業績卓著的技術骨干,更是一位在新廠區建設工作中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的奮斗者。
肩負重任譜新篇
當夜幕降臨,新廠區依然燈火通明,機器的轟鳴聲與電焊的火花交織成一幅壯麗的建設畫卷。在這片繁忙的土地上,楊軍的身影顯得格外堅定。他穿梭于各個施工點,檢查電氣設備的安裝進度與質量,監督電纜鋪設是否符合規范,確保每一處細節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當接到通知,讓我帶隊參加新廠區公輔項目工程質量監督時,我心里充滿了激動和期待也夾雜著一絲不安。因為面臨新老廠區兩邊跑的問題,能不能把工作干好,心中也是捏了一把汗。”楊軍感慨地說。
新廠區作為公司的戰略重點,總投資上百億元,規劃面積廣闊,涵蓋多項先進生產設備,將成為公司未來發展的核心動力源,而電氣系統作為整個廠區的神經網絡,其穩定性和安全性至關重要。接到任務后,楊軍深知這份責任的重大,
他明白這項任務不僅考驗他的專業技術,更考驗他的統籌協調能力和應對突發狀況的智慧。面對挑戰,他選擇迎難而上,決心以最高標準完成使命。
智慧攻堅 克難制勝
“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莫說施工,生活都困難,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我們開動腦筋傾注大量心血。”與楊軍一起到新廠區建設的同事何偉說。初到建設現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空曠的土地,塵土飛揚。生活設施簡陋,施工條件艱苦,但楊軍沒有退縮,他帶領團隊迅速投入戰斗。在那段日子里,楊軍幾乎全天候駐扎在工地,清晨曦光中開始工作,夜幕降臨才拖著疲憊的身體返回臨時住所。他的身影成了工地上一道堅毅的風景線,激勵著每一位建設者。
在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諸多難題。施工隊在安裝關鍵設備時發現設備尺寸與預留空間存在細微差異,導致設備無法正常安裝。發現問題后,楊軍迅速組織人員進行現場勘查,經過多次討論和現場嘗試,找到了通過微調設備位置和角度的方式解決了問題。此外,在安裝鐵后空壓站變壓器時,遇到低壓側母線與低壓進線柜母線連接錯位的問題。母線是定制的,無法輕易調整。了解實情后,楊軍憑借豐富的經驗,建議更換變壓器低壓側的絕緣子來調節尺寸解決了問題。
新廠區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個部門緊密配合。楊軍深知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他主動與設計、施工、監理等各方保持溝通,協調解決交叉作業中的問題,確保工程順利推進。在他的帶領下,電氣團隊展現出了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團隊精神。他們相互支持,共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贏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高度贊揚。
質量至上 安全為本
?在楊軍看來,質量與安全是工程建設的兩條生命線。他始終堅守著這一原則,對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嚴格把關。在他的監督下,共發現了120余項質量問題、隱患問題和安裝不合理現象,并及時與項目部溝通,確保問題得到整改。
在安裝變電站10kV饋線過程中,開關柜饋線出口防小動物封堵由于設計原因,使用的封堵材料氣溫高時普遍出現稀釋掉落現象,楊軍建議先用封堵材料填充再調制無機防火堵料對其表面覆蓋硬化,解決了施工作業中的難題,也保證了今后安全供電。此外,在發現110kV變電站內單梁行車缺乏電氣和機械限位裝置時,楊軍要求施工方立即整改,增設必要的安全設施,確保設備運行安全。
“安全不容馬虎,只有嚴格做好事前檢查整改,才能有效確保后期供電安全。”楊軍說。
現如今,新廠區的設備已進入調試和熱態試車階段,楊軍負責的部分為項目整體交付使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回望這段經歷,他說:“這段日子雖然辛苦,但看到新廠區從無到有,逐步成型,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楊軍是達州鋼鐵眾多建設者、奮斗者的縮影。他的奉獻與擔當,不僅推動了新廠區的建設進程,更為公司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工匠精神的傳承,感受到了責任與使命的重量。正是有了像楊軍這樣的奮斗者,我們的企業才能不斷邁向新的輝煌。( 何濤 秦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