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硅鋼軋制生產線上,有這樣一位扎根一線忙碌的人——他就是新鋼集團數智化部硅鋼薄板自動化卷輔班袁建民。他雖然學歷不高,卻憑借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兒和勤勉務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動化控制技術領域深耕35年,不僅成為了同事們眼中的“老黃牛”“農民工”“急救員”,作為班組的“培訓員”,在降本增效和技術創新方面更是取得了顯著成效。
勤懇“老黃牛”,降本增效顯身手
袁建民所在的新鋼集團數智化部硅鋼薄板自動化作業區卷輔班,是保障該公司生產順行的重要一環。今年9月,十二萬氣柜提高轉爐煤氣利用二期項目時間緊、任務重,袁建民主動挑起項目改造的重任,帶領團隊進駐現場,每天忙碌至深夜,汗水浸透了衣衫。短短一周內,他們整改了兩個PLC柜、3個子站,重新分配了400多個信號點位,布線整齊、接線規范,最終系統如期調試成功,項目按期竣工投運,贏得了用戶的高度評價。
正是憑借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袁建民帶領團隊研發出了國家發明專利——“煤氣利用自動控制系統和方法”,這一發明解決了熱值自動配比難題,減小煤氣熱值波動,穩定了煤氣熱值,為實現加熱爐自動燃燒和智能操控創造條件,不僅節約了能源成本,還提高了生產效率,僅此一項每年為該公司節約成本達393.6萬元。
在降本增效方面,他費盡心思,在地坑液位改造項目中,他創新思路,根據不同水質,成功設計了合理的液位控制方案,每年節約10多萬成本。優特鋼酸洗線電氣維護原先是由協力方承擔,數智化部卷輔班接手維護后,袁建民組織班組成員主動承擔,取締了原維護的6名協力工,一年創效50多萬元。
工地“農民工”,敬業奉獻贏贊譽
為了保障優特鋼產線的正常運行,新鋼數智化部卷輔班袁建民帶領班組骨干嚴格落實值班值守制度,常常值守至深夜23點。一天晚上,優特鋼軋機生產突發狀況,AGC缸無法動作,鋼帶厚度偏差就無法達到設定要求,嚴重影響了軋線的成品質量,袁建民得到消息后,深夜12點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經過仔細查找,確定故障在地坑接線盒內,地坑環境極其惡劣,油污遍地,散發著刺鼻的氣味,但袁建民沒有絲毫退縮,迅速戴好口罩及護目鏡,毅然進入地坑排除故障,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地坑奮戰,憑著過硬的技術最終排除了故障,軋機又歡快的運行起來了,為軋機生產贏得了時間,凌晨一點多,袁建民一身濕漉漉、粘稠稠的油污,疲憊的爬出地坑,被在場的操作工戲稱工地的“農民工”。
搶修“急救員”,技術過硬保生產
每當生產線上緊急搶修的號角吹響,袁建民總是第一個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被稱之謂“急救先鋒”。
今年10月15日,一場突如其來的電氣事故讓鋼二區5號機陷入了癱瘓,電纜與懸臂箱的燒損如同晴天霹靂,給生產帶來了巨大壓力。正在休假的袁建民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時間就是效益,每一秒的延誤都意味著成本的增加。于是,他以最快的速度驅車趕往現場,顧不上現場環境的惡劣,毫不猶豫地投入到緊張的搶修工作中。在他的帶領下,搶修團隊如同一支訓練有素的突擊隊,各司其職,協同作戰,與時間賽跑,與困難斗爭,最終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完成了三天的工作量,鋼二區5號機提前開機生產,為煉鋼生產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班組“培訓員”,技術創新結碩果
?袁建民深知,要想讓班組這棵大樹枝繁葉茂,必須先從根系做起——那就是人的技能提升。于是,他別出心裁地在班組搭建起了一個實驗平臺,他還親自設計培訓課程,從理論講解到實踐操作,手把手教學,確保每位職工都能熟練掌握技能。“人人過關”“每季一練”“每周一問”等培訓在班組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在維護工作中,袁建民帶領班組成員開展技術攻關,對步進式加熱爐取鋼控制程序進行升級優化,徹底解決了加熱爐坯料重量增加,導致出鋼機出鋼有難度且設備升級投入大的問題,《步進式加熱爐重坯取鋼模式的創新》項目,改進了加熱爐重坯取鋼模式,每年可節約能源消耗成本1000多萬元,不僅為新鋼降本增效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全國鋼鐵行業職工技術創新大賽獲三等獎,目前還得到了國家專利局發明專利的受理。
在他的帶領下,卷輔班的創新成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煤氣利用自動控制系統和方法》的發明專利,節約了能源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豎爐球團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項目榮獲新鋼集團技術改進四等獎,《優化軋機乳化液過濾控制系統,實現降本增效》QC成果獲三等獎,《一種齒輥運行狀態監控裝置》的實用新型專利,則像是為設備請來了一位“私人醫生”,隨時監測、隨時治療,確保了該公司大生產的順行。(萬新東 嚴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