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連著就業,是地方群眾穩定增收、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加入方大集團12年以來,方大九鋼積極投身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以產業項目落地促就業增收,以幫扶造血促產業發展,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以項目落地促就業增收
產業興、鄉村旺。11月22日,在方大九鋼投資建設的東鄉族自治縣西域行服飾有限公司內,縫紉機飛速運轉,女工們正抓緊趕制工作服訂單。2019年5月,在方大集團帶領下,企業落地了東鄉西域行服飾、東鄉美佳雨具、方大通特新材料等5家產業幫扶公司,助周邊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讓搬遷戶有班可上,有工資可領,幫助他們將夢想照進現實。
方大九鋼駐東鄉鄉村振興人員、東鄉族自治縣西域行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房甲榮是第一批來到東鄉駐點幫扶的人員,也是企業幫扶項目從艱難落地到如今良性運轉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2019年5月,遼寧方大集團和旗下7家大企業深入東鄉縣24個鄉鎮調查研究、現場論證、座談交流,針對性地制訂精準脫貧措施,確定了“全面幫扶、項目運作、微利持久、讓利東鄉”的模式。本著“讓利東鄉”原則,方大九鋼在推進產業扶貧項目落地的合作協議中,都是多出資、少分利,以此調動合作方經營好產業扶貧項目的積極性主動性,做大做強產業扶貧項目。與此同時,企業結合當地實際引入項目,不僅注入了資金,還給項目公司帶來了訂單,使得項目公司能夠生產不斷檔,做到持續運行,得到長足發展,使東鄉就業群眾可以穩定就業。截至2024年10月份,僅東鄉西域行服飾公司已累計幫助當地466人就業,實行計件工資制,員工月均工資在3000元以上,員工月最高工資達到7330元。
“今年,根據客戶需求,我們組織管理團隊設計軍訓服樣式,得到客戶高度認可,由原來的代加工模式成功實現自主制版的突破,接單6000余套。”談到未來發展,房甲榮信心滿滿。
以造血幫扶促項目發展
采摘、裝筐、搬運……近日,湖口縣城山鎮和方大九鋼青年志愿者來到湖口團墩村方大九鋼鄉村振興產業基地,搶抓市場有利時機幫助采摘蔬菜,提升基地效益。這是方大九鋼以產業幫扶推動鄉村可持續發展的縮影。
團墩村原屬于“十三五”時期的貧困村。2018年,方大九鋼與該村形成結對幫扶。產業是否有特色,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的實際效果。發展產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須立足當地自然稟賦,挖掘地方特色資源。怎么幫?發展什么項目?成為了當時擺在企業面前的難題。
方大九鋼考察發現,團墩村位于鄱陽湖東岸,有耕地面積近2700畝,水域面積(包括山塘)450余畝,村民多以種植棉花、水稻為主,產值較低,且因勞動力外流、土地拋荒等問題,土地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村級集體經濟得不到發展。通過實地考察,分析村情,方大九鋼決定依托村情做好土地文章,走好種養結合的特色路,通過做大做強鄉村特色產業,實現整村真正長久發展。
企業投資200萬元在團墩村新建產業基地,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集中流轉農戶閑置的土地、水面和農田近千畝,盤活土地資源轉化為集體經濟,開創了“幫扶單位+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幫扶新模式,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原則,經過多次調研考察,協助該村最終確定了種養結合的產業幫扶方案,一個具有當地特色的生態產業基地拔地而起。
近年來,企業持續探索多元化、可持續增收模式,助基地實現良好發展,“造血”功能強勁,可提供就業崗位30多個,脫貧戶和周邊群眾通過土地流轉收租金、參與務工掙薪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既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又讓群眾得到實惠,成為該村群眾致富增收“金鑰匙”。
“以前我種自己的地,又在家帶孩子,農活干得多,收成全看老天爺。現在好多了,土地流轉了,又在這里干活,做得多拿得多,平均一個月有1600元,多的時候有1800元。”務工者陳集珍告訴記者,她在基地工作了好多年,事情比以前輕松了,收入比以前穩定了。
近年來,方大九鋼牢記發展初心,在助力甘肅東鄉和江西湖口團墩村實現脫貧摘帽基礎上,持續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穩產業促就業,保障鄉村振興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用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豐碩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和企業發展互動雙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歐青)